5月27日,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举办2025年度第二次学术论坛,以“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发现及疫苗研发”主题,特邀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李川源教授、美国犹太人健康研究中心张公义教授,分别就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再开发策略、长效疫苗抗原设计技术作前沿报告,围绕“靶点发现-疫苗设计-临床转化”全链条开展创新交流。论坛由免疫治疗课题组主任刘昊霖主持。
李川源教授的报告以“Identifying novel molecular targets to enhance cancer immunotherapy”为题,系统介绍了肿瘤治疗领域对已有靶点和化合物进行再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成果。李教授团队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鉴定出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系列新型分子靶点,并深入揭示了这些靶点的生物学机制。团队利用针对这些靶点的上市药物,验证其抗肿瘤活性。并通过与临床医院紧密合作,成功推动了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这一系列工作是“老药新用”策略的成功实践,为癌症免疫治疗拓展了新思路与策略。
张公义教授分享了团队在疫苗抗原设计领域的重要进展。报告以“How to develop long-lasting vaccines against tough pathogens”为题,针对RNA病毒高突变率导致疫苗对变异株保护效果减弱这一难题,创新性地改进了灭活剂应用策略,稳定“固定”抗原构象。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诱导出更高抗体滴度,并在流感模型中显示出显著保护效果。该研究为解决疫苗有效性持久性问题、深入探索相关免疫机制以及优化抗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新视角与新策略。
研究院免疫治疗课题组刘静怡博士分享了肿瘤新抗原发现与T细胞受体(TCR)鉴定的最新进展。她以“肿瘤新抗原的发现与鉴定”为题,介绍了研究院免疫治疗课题组(一)团队在肿瘤新抗原发现、鉴定及产品开发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规划。团队与研究院超算与数据中心合作,利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的潜在免疫原性新抗原,筛选出多个候选新抗原多肽;并应用单细胞组学分析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旨在鉴定特异性识别新抗原的CD8+ TCR序列。该研究为开发基于新抗原的免疫细胞疗法提供了关键靶点信息,并为个性化肿瘤疫苗的设计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次论坛在推动肿瘤免疫治疗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会科研人员围绕新靶点再开发、抗原稳定设计及新抗原筛选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不仅促进了跨领域学术碰撞,更开拓了研发人员的新视野和新思路。论坛成果也为研究院在肿瘤免疫靶点发现、疫苗研发及细胞治疗等方向的纵深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推动相关科研工作深化拓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