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回顾丨感染与免疫中的组学技术
发布时间:2025/04/24
浏览量:13

4月10日,清华大学王建斌副教授和昌平国家实验室任仙文研究员应邀出席中国生物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4年度第二期学术论坛,以“感染与免疫中的组学技术”为主题,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并围绕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深入探讨。本次论坛由产业链优化测试项目组-免疫评价模块负责人韩子泊副研究员主持。

 

论坛上,王建斌副教授作了题为“抗原特异性B细胞分析技术”的报告,详尽展示了他所在的研究团队在多组学技术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在抗原特异性B细胞分析领域的创新进展。其课题组通过将蛋白质组学和先进算法相结合,获得全面且无偏倚的抗体序列数据,并与单细胞转录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实现了对抗原特异性长寿浆细胞的全面表征。基于这项技术,团队成功鉴定出三种不同类型的长寿浆细胞及对应的分子特征,为进一步研究长寿浆细胞的分化与维持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解决了抗原特异性长寿浆细胞检测与分析的难点。展望未来,这项技术还可能应用于中和抗体和抗原表位研究,助力抗体药物的开发与疫苗抗原分子的设计。

 

随后,任仙文研究员以“单细胞与空间转录组学在感染免疫中的应用”为题,介绍了单细胞测序技术与空间组测序技术的发展历程与最新研究进展。任仙文研究员团队从单细胞时空重构这一角度,开发了一系列算法,使从临床样本直观地“看到”和“认识”疾病发生的免疫机制成为可能。

 

最后,任仙文研究员针对“单核细胞介导的急性和慢性新冠炎症”,介绍了与医科院病原所任丽丽研究员团队合作开展的基于组学技术的新冠病毒致病机制研究。该研究从细胞层面为新冠炎症机制的阐明提供了重要发现,同时也展示了单细胞转录组学技术在感染免疫机制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其在免疫学领域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技术与传统免疫学实验技术相比,可以获得更有广度、深度的高分辨率大数据集,也让科学家们能以新的角度审视包括预防接种和抗肿瘤治疗在内的各种免疫发生过程。

 

本次学术论坛吸引了研究院众多科研人员到场。与会人员围绕论坛主题,深入探讨了组学技术在感染与免疫研究中的作用、应用前景与重要发现,进一步加深了与会人员对免疫学领域前沿技术的认识、理解,扩宽了学术视野,丰富了研究思路,也为未来研究院开展相关领域对外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源:中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