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陆续发布覆盖生物医药创新全链条的八大技术支撑平台体系,并全面启动开放对外服务,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自主创新的核心赋能引擎。该体系深度融合“概念验证-技术开发-产业转化-临床应用”关键环节,以超算与数据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免疫评价技术平台、实验动物中心、中试中心、产业链优化测试平台、创新药临床平台、科技信息平台为核心载体,构建起具有国资央企特色的创新基础设施网络,标志着研究院自主创新体系迈入系统化与模块化赋能新阶段。
八大开放平台: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全链条赋能
超算与数据中心:重塑药物研发范式
超算与数据中心坚持“需求导向、算法驱动”的研发理念,构建了“智能计算-实验验证-迭代优化”的高效研发模式,精准对接湿实验关键节点,实现从分子设计到临床前研究的闭环加速。中心已部署高性能计算集群,配备多类型、全功能计算节点;构建高效计算网络,采用IB(InfiniBand)无阻塞互联计算网络,支持大规模CPU并行计算、深度学习训练及可视化渲染任务;搭建计算机辅助高通量药物虚拟筛选平台,实现对千万级类药分子数据库的快速筛选及结构优化。中心与研究院各创新中心深度协同,形成了覆盖蛋白结构分析、构象运动模拟、关键靶点识别、疫苗和药物设计及优化的专业化赋能平台,显著加速研发进程,降低开发成本。目前,中心可提供蛋白结构预测及分析、蛋白质理性设计与优化、分子动力学模拟、分子对接、自由能计算、高通量药物虚拟筛选、mRNA序列设计、测序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模型构建及训练等计算服务。
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系列二丨超算与数据中心:驱动生物医药创新智造加速度
分析测试中心:精准检测质控引擎
分析测试中心集科研服务、技术开发、人才培养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开放式、自助型”科研分析测试公共服务平台。中心占地约1500m²,设有开放实验区以及包括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在内的6个功能区,已开放共享30余台(套)先进检测分析设备。目前,中心已搭建生物成像分析、表征分析、细胞和微生物检测分析等多个核心专业分析平台,为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药物注册申报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检测分析方案及技术支持。
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系列五丨分析测试中心:以精准检测,解研发密码;以开放共享,破资源壁垒
免疫评价技术平台:多维免疫解决方案
免疫评价技术平台依托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配备流式细胞仪、高通量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高通量液相芯片多因子检测仪、小动物三维光学活体成像仪等10余台(套)高通量免疫评价检测及分析设备。根据不同的样本来源和评价需求,平台可提供多元化、定制化的免疫评价方案。平台已建立五类共10种组织/器官的取材与免疫细胞样本制备方案,开发基于三类不同检测技术的13种免疫检测方法,覆盖小鼠和人类天然免疫、适应性免疫和炎症相关的主要免疫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提供从动物实验、取材制样到免疫检测、效果评价的全流程技术服务。
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系列 | 免疫评价技术平台:守正为本,创新为魂,方法为器
实验动物中心:临床前研究加速器
实验动物中心以“技术革新、规范管理、高效交付”为核心发展战略,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中心总占地面积约2400m²,可开展SPF级小鼠、大鼠、豚鼠、地鼠和普通级家兔各类基础研究及临床前药(效)学动物实验。配备三个正压屏障设施,可提供约3000个正压大小鼠笼位;两个通过ABSL-2备案的负压屏障设施,可提供约1200个负压笼位。已备案含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幽门螺杆菌等在内的第三类病原21种。依托先进的实验平台和专业的服务团队,中心致力于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机构提供涵盖实验设计、模型构建、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估等环节的全流程、高标准动物实验解决方案。
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系列四丨实验动物中心:解锁生命密码,护航药物
研发中试中心:智造转化核心枢纽
中试中心临床单元以“工艺贯通、质效双控”为核心理念,构建覆盖“工艺开发-中试放大-临床生产”全链条的产业化支撑体系,打通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为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关键成果转化平台。平台拥有约5000m2模块化洁净车间,配备50-200 L全系列生物反应器集群及在线分析系统,具备重组蛋白、病毒载体及灭活病毒疫苗等多模态生物制品的柔性化生产能力。涵盖CHO细胞、Vero细胞、汉逊酵母及昆虫-杆状病毒四大核心表达系统平台的产品制备体系,满足创新产品安评批制备、Pre-IND注册申报到临床级生物制品制备的需求。此外,平台配备西林瓶灌装联动线和预灌封注射器线两条符合cGMP标准的全自动分装线,在创新产品的前期研发、质量保障、临床研究以及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系列八 | 中试中心临床单元:转化攻坚 智造护航—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化核心引擎
产业链优化测试平台:国产装备攻坚基地
产业链优化测试平台聚焦关键仪器设备及核心元器件的技术测试与迭代升级,构建“多场景测试-国内外对标-精准化提升”的全链条赋能体系,成为国资央企发挥创新链链主作用的关键载体。平台已建立3500m2的专业测试功能区,搭建涵盖生物反应器、层析系统等八类核心设备的模块化测试矩阵,创新设计发酵培养、分离纯化、药物制剂等12种工艺场景模拟单元。通过开展自主创新设备与全球主流产品的平行对比研究,建立专业精准的性能参数测试体系,形成动态技术差距分析模型。以“一企一档”定制化反馈机制,已指导20余家企业完成自主创新设备关键制造技术和工艺匹配能力的提升。针对行业共性问题,平台首创“单设备测试-全品类分析-跨链协同攻关”三级推进模式。通过对同品类国产设备的系统性测试,精准定位其关键元器件依赖进口,控制精度欠佳,软件开发水平不足等共性技术短板,联合上下游企业,建立涵盖生物制药全生命周期的设备测试优化模式和数据管理体系。
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系列三丨产业链优化测试平台:技术攻坚∙生态赋能 构筑产业链协同创新枢纽
创新药临床平台:原研转化高速通道
创新药临床平台聚焦创新生物制品的临床转化攻坚,构建“策略设计-过程管控-技术攻关”三位一体的专业化支撑体系。平台深度融入研究院原研技术开发链条,形成从IND申报策略制定到临床方案设计、从过程质量监管到关键技术协调的全周期护航能力,成为具备复杂生物药自主临床技术方案解决和管理能力的支撑平台。通过深化注册申报策略支持、数据标准化管理等基础性工作,着力解决生物制品临床研究中共性技术衔接问题。平台将通过模块化、可配置的服务体系,以开放姿态赋能行业,加速突破原研生物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瓶颈并持续注入支撑动能。
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系列六丨创新药临床平台:原研攻坚·全链护航--打造临床研究核心支撑体系
科技信息平台:交叉创新智慧中枢
科技信息平台致力于通过信息资源整合 与共享机制,促进不同学科与不同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也为科研项目的立项、研发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目前,平台汇聚了丰富多元的信息资源,包括药智网、丁香园Insight、Incopat专利库、中国知网、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中华医学期刊等权威数据库。已建立“数据采集-深度分析-决策支持”的闭环服务网络,不仅能提供专业的行业信息服务,助力知识产权管理与风险控制,并通过承办高质量学术期刊--《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为生物医药创新提供坚实信息基座。
研究院技术支撑平台系列七丨科技信息平台:数据筑基·生态共进——构建生物医药创新信息支撑体系
作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国家队与战略科技力量,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始终将支撑平台体系视为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载体。以央企链主的使命担当,通过八大平台开放共享:
1 畅通创新产品转化链条:打通从智能研发到技术转化全流程路径;
2 拓展国产装备应用场景: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迭代升级对接行业需求;
3 强化体系协同:纵向贯通研发环节,横向联动平台资源。
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升级平台能级,通过技术攻坚与生态共建,全力构建国内领先的生物医药全链条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共同体,切实提升我国创新药研发质量与效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