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中国生物研究院的前身中央防疫处在北平设立,开始制备血清、牛痘疫苗以及指导全国防疫工作。开创了中国现代生物制品事业。
1929年,创立者汤飞凡先生在中央防疫处建立病毒学实验室,开始进行病毒学研究, 1930年起陆续发表论文。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病毒学研究。
1930年代后,汤飞凡先生和他的助手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经过执著的努力,研究和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支青霉素。
新中国生物制品事业的辉煌起步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为生物制品事业带来了辉煌发展的契机。
1955 年8月10日汤飞凡成功地分离出沙眼衣原体并获国际金奖,对人类防治沙眼做出了杰出贡献。汤飞凡成为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的唯一一个中国人。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于1961年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消灭天花早十六年。
1979年,章以浩研究员作为全球消灭天花验证委员会的成员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并代表中国庄严地在“全球消灭天花证书"上签字。
1980年代,将人二倍体细胞成功应用于小儿麻痹疫苗的生产,解决了外源病毒污染,为世界卫生组织第二次灭病运动即"全球消灭小儿麻痹"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赵铠院士主持乙型肝炎疫苗的研究,开发了血源乙肝疫苗,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产品先后在全国几个单位生产,共生产血源乙肝疫苗3亿多支,使1亿多儿童获得免疫。
1994年,在国内独家研制成功冻干风疹活疫苗,推广应用后大大降低了儿童风疹发病率,成为促进优生优育的重要保障,被中华医学会授予97优秀产品奖和医药发展贡献奖。
资本助力 加速发展
1998年6月16日,天坛生物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隆重上市,1998年,成立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天坛生物的生产车间及产品全部通过GMP认证,成为国内最早全部通过该认证的大型生物制品企业之一。
自主创新永无止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生物研究院为其法人单位,负责工程中心的建设及运营。
公司由三间房南里4号院整体搬迁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公司完成亦庄二期项目建设,开启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