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中生生物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院”)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全资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创新型中小企业。研究院前身为成立于1919年的中央防疫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卫生防疫和血清疫苗研究与生产的专门机构,为中国消灭天花、消除脊灰、控制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做出了卓越贡献。经过百年发展,研究院现为国药集团的专业科研机构,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产品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致力于围绕重大传染病和重大疾病开展新型疫苗和生物药物研发,为生物医药行业提供完整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技术平台;以创新平台为载体,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原创性科技成果。
作为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及“新突发传染病新型疫苗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院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新型疫苗研发和产业化的基地及服务平台。2022年,研究院完成二期项目建设,目前实验室面积近3万平方米,重点布局建设五个创新中心:创新疫苗中心、免疫治疗中心、新材料科学中心、蛋白药物中心和超算与数据中心;配备了精细化分工和专业化管理的研发支撑平台,包括:生物医药分析测试平台、生物样本保藏中心、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试中心和实验动物中心等,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专业化、多学科交叉的生物制品研发与创新体系。
根据工作需要,研究院拟与国内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博士后,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申请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政治立场坚定,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及其他不良记录,恪守科研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正派、诚实守信;
(二)近3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出站博士后,身心健康,原则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三)对申报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有足够的专业学科背景支持和研究积累;
(四)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独立、高质量的完成研究任务和相关工作;具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五)申报A类岗位博士后研究人员应满足具有突出的创新研究成果,科技创新潜质优良,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或以上奖项、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省部级或以上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已取得阶段性学术成果者;
(六)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人员,须将人事关系转入研究院,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七)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能够尽职尽责的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八)学科研究方向、领域符合研究院要求。
薪酬待遇
A类:税前年薪不低于35万元人民币/年;住房补贴3.6万元/年;
B类:税前年薪不低于25万元人民币/年;住房补贴3.6万元/年。
申请材料
(一)博士后申请表(一份);
(二)两名本学科或相近学科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其中一位是申请人的博士指导教师)(两份);
(三)博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各一份);
(四)博士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提供不含核心秘密内容的论文简介),至少一份学术研究代表作(各一份);
(五)二等甲级以上医院体检证明(一份);
(六)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七)申报方向的研究计划和成果预期(不超过3000字,阐述自己对选题的理解和思考,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可行性和创新点,过往研究基础与该选题的相关性)。
注:博士后申请表、推荐信表格可从中国博士后网站下载。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简介 |
拟招收人数 |
新型复合佐剂开发、佐剂增效机制研究 |
利用药剂学、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等理论及技术,筛选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分子佐剂,基于可转化的、安全性好的材料构建复合佐剂;进行蛋白抗原和分子佐剂的时空递送次序和策略、体内转运过程及增效机制研究,反馈指导复合佐剂的合理设计。 |
1人 |
AI辅助蛋白质设计、AI辅助药物设计、计算生物学 |
研发并优化蛋白质设计、药物设计相关人工智能(AI)算法;利用AI算法,与实验团队紧密合作,开展疫苗和药物研发相关的蛋白质设计、蛋白质结构预测、蛋白质突变改造、疫苗抗原理性设计与优化、蛋白药物设计、小分子药物筛选、mRNA序列设计等工作,进行方案的设计、筛选与验证。 |
1人 |
基因重组病毒相关疫苗和药物研究 |
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系统评估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发现和筛选关键毒力因子和保护性抗原,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重组病毒,联合免疫学技术和病原学技术评价重组病毒作为病毒载体和候选疫苗株的潜力,进行疫苗、肿瘤等治疗性药物的研究。 |
1人 |
新型疫苗与小分子药物的设计和开发 |
针对传染病病原开展疫苗的抗原设计和功能验证、临床前药效评价和疫苗工艺开发;针对重要病原及免疫相关疾病,开展药物靶点发现、计算机药物虚拟筛选、药物设计、前导药物筛选、小分子药物改造和优化、药物体内/体外的活性和毒性评价、成药性研究以及CMC研究等,开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创新型药物品种。 |
1人 |
肿瘤免疫治疗产品开发 |
针对肿瘤靶点,筛选特异性抗体、设计和验证CAR分子,评估CAR-X如CAR-T细胞的体内外药效,开发实体瘤等难治性疾病的快速迭代的CAR-X免疫细胞治疗候选产品,开展CMC研究和临床前评价,基于免疫治疗中心成熟技术平台推动细胞治疗产品的IND和后续临床研究。 |
1人 |
联系方式
请有意应聘且符合条件者发送简历至nvsihr@sinopharm.com,邮件标题注明“博后+研究方向+姓名”。
联系人:郑老师、边老师
联系电话:010-52245067、522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