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论2025·系列五丨跨越与融合:从智能载体到疫苗前沿探索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量:65

9月8日,中国生物研究院(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举办本年度第五期主题学术论坛--“智能载体到疫苗前沿探索”。本次论坛由创新疫苗中心疫苗研发课题组(一)(二)联合承办,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程强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军歌副教授,围绕递送系统设计与疫苗研发等前沿课题,分享最新科研进展与技术展望,为科研人员搭建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活力的学术交流平台。

 

 

 

智能载体的创新应用为药物的高效递送提供了可能。陈军歌副教授主要从事外泌体与智能药物递送开发相关研究,在本次题为《外泌体与智能药物递送》的学术报告中,她系统阐述了系列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包括工程化外泌体、微型纳米机器人)克服体内复杂生物屏障,实现蛋白、核酸药物精准递送的相关研究内容。这些研究成果为解决突破血脑屏障、胃肠道屏障及血瘤屏障等关键挑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解决方案,展示了该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创新性及其潜在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战经验。

程强研究员长期从事新型mRNA靶向药物研发和递送机制探索,以脂质纳米颗粒(LNP)为技术平台,致力于通过精准递送mRNA实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解决mRNA药物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本次论坛,程强研究员以《组织和细胞靶向mRNA-LNP递送技术开发和应用》为题展示了其在mRNA递送技术领域多年深耕的研究成果及前沿进展。报告围绕mRNA分子模块化设计、化学结构多样性、内涵体逃逸机制、氨基酸设计多样性等方面研究做出详实解析,并系统阐述了实现器官、组织及细胞特异性靶向递送的技术策略与核心机制,为创新药物研发及高效递送系统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路径。

论坛上,研究院疫苗研发课题组(二)负责人钟佑秀也作了题为《LNP-mRNA技术在细菌疫苗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的报告。他的报告系统阐述了超级耐药菌的公共卫生危害与细菌性疫苗研制的紧迫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进一步展示了创新疫苗中心协同多个课题组联合攻关的技术路线,体现了研究院“小团队、强支撑、大协作”的科研模式在推动超级细菌疫苗研发中的应用与价值。

在学术讨论环节,研究院青年学者们带着科研实践中的疑问与思考,与报告嘉宾展开深度对话。从“递送系统的靶向性优化、稳定性调控”到“疫苗长效性的技术难点”,提问此起彼伏,观点碰撞间尽显科研人员对真理的探索热情。报告嘉宾们耐心拆解技术细节,结合具体案例一一答疑解惑。整场讨论洋溢着开放、严谨的学术氛围,生动诠释了“以交流促创新,以协作谋突破”的科研精神。

 

 

 

近年来,研究院已完成五个创新中心的布局,正持续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技术赋能,在底层技术探索和重点产品研发方面取得系列进展。本次论坛不仅激发了研究院与高校青年科学家的学术思想碰撞,更是双方协同创新、优势互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信,通过持续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互动,构建更加开放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必将能够共同推动更多创新成果的涌现与转化,为研究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报告专家简介:

程强: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研究员,核糖核酸北京研究中心(BEACON)研究员,拜耳研究员(202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入选首届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2021)、首届Wiley新锐科学家奖-生命科学奖(2024)。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创中心“揭榜挂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校企横向等科研项目。长期从事新型mRNA靶向药物研发和递送机制探索,以脂质纳米颗粒(LNP)为技术平台,致力于通过精准递送mRNA实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解决mRNA药物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已相继开发出组织靶向(SORT,PILOT,STAR)和细胞靶向(SELECT)mRNA-LNP递送平台,实现mRNA药物在包括肝、肺、脾、骨、肌肉、胸腺、肾脏、肿瘤等主要脏器和细胞的靶向递送,实现在包括遗传性疾病(囊性纤维化、酪氨酸血症等)、肿瘤免疫、多功能疫苗研发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总引用7500余次,H指数37。
学术影响和成果转化:目前共申请授权国内外专利20余项。其中,国际首创的组织靶向mRNA-LNP递送技术(SORT)曾被Nature杂志“2022年值得关注的七大技术之一”文章高亮报道。此外,深度参与多项由国内创新企业发起的mRNA相关产业转化,包括新型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美国FDA新药临床试验许可(IND)、在体原位细胞治疗(Invivo CAR-T)的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IIT)等。

陈军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泌体与智能药物递送开发相关研究,在Nat. Biomed. Eng., Matter, EMBO Mol. Med.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20余篇(CNS子刊1篇,IF≥10的论文10篇),研究成果被学术权威机构Faculty Opinions发表评述高度推荐。主持了国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非共识创新项目、北自然-昌平联合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北航医工卓越创新计划等8项科研项目(含国家级、省部级项目4项),申请了12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4项)。受邀担任Exploration (IF 22.5) 学术编辑,北京粘接学会理事,Biomimetics (SCI, Q1) 客座编辑,MEDNTD客座编辑,CSEV委员,首届北航青年科协委员,2025“雄才杯”创新创业大赛京津冀赛区评委。曾获“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二等奖、清华-北大生命中心生命科学研究二等奖、北航学院“优秀导师”、Exploration优秀青年编委、学术贡献一等奖等荣誉,入选2025年度北京市“高创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首都医疗卫生领域创新力培养项目—探索计划2025”。

钟佑秀:研究院疫苗研发课题组(二)课题负责人,从事疫苗相关工作近十年,研究内容主要以细菌疫苗为主,包含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疫苗。发表该领域相关论文十余篇。